为什么毕业论文需要去通过很多次查重?
毕业论文是个大事,代表了你这几年学习的成果。大学和研究生管理机构为了保证所有毕业生的质量,也为了维护学校的声誉,就有一个硬性规定:论文的“重复率”必须低于某个具体的百分比(5%、10%或者更高一点,看学校具体要求)。达不到这个线,论文就不能进入答辩环节,或者需要大改。
第一次论文查重,通常在你自己或者导师觉得稿子差不多定型的时候做。这次查重的结果很关键。它能非常直观地告诉你,你的论文里哪些地方和其他公开的资料“太像了”。注意是“太像”,查重报告会给你标出来。
拿到查重报告后,你就得根据它仔细修改。怎么改呢?引用别人观点的部分,标点符号、引号、参考文献标注都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来弄。格式不对,机器会误判你直接照搬。自己写的文字部分,如果被标出和别人重复了,特别是大段句子甚至整个段落都被标红(表示高度相似或重复),你就得琢磨怎么改写了——改变一下表述方式,换个词,调整一下句子顺序,用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语言来表达同样的意思。这个过程特别重要,目标是降低那些“非必要”的重复。
很多人以为改完第一次就能过了?不一定。你可能发现,改了这里,那里又可能出新问题,或者改的过程中引用了新的文献没规范标注。还有些情况是,你用了几个不同的查重系统(比如初稿用了便宜的系统自查),但学校最终用自己指定的系统(可能是更权威也更严格的系统),这俩系统查出来的结果有时差别不小。你不放心啊,毕竟关系到能不能毕业,所以交稿前再用学校指定的、或者大家都比较认可的系统再查一遍。这次查,就是为了心里踏实点,确保最终交给学校检测的版本是“达标”的。需要多次查重,核心就这几点:
规定在那放着呢,必须过线。 没过线就是不行,这是硬门槛。
自查能及时发现“雷区”。 第一次查重就像个警报器,告诉你哪里可能踩线了。
修改要靠报告指导。 没有报告,你怎么知道具体哪里有问题,该怎么改?报告就是你的路线图。
改完未必彻底“干净”。 人改东西总会有疏忽,或者改了这边影响那边,或者换系统结果不一样。再查一次能查漏补缺。
确保最终交给学校的版本安全。 最后一次查重(尤其贴近学校标准的),就是为了最后确认,交上去没问题,能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。你不想在最后关头因为重复率栽跟头吧?这是对自己负责。
2025-07-29 | 作者:paperfree
相关文章
论文查重时引用部分被标红是什么原因? 为什么论文代投稿的费用这么高? 职称论文查重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 论文查重自建库会去影响正常检测结果吗? 论文答辩有什么需要注意的?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的查重率不得高于多少? 论文查重率降不下来是什么原因?上一篇: 论文查重字数和论文总字数有着什么样的区别? 下一篇:已经最新的文章!